生态文明建设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同频共振,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重要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为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国家公园建设启动以来,我国充分发挥科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等多方面优势,促进高科技、新技术同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公众服务、智慧管理等深度融合,使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具有了坚实科技支撑。
科技赋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我国国家公园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其首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在生态保护方面,科技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基于红外相机的监测技术能够提升对野生动物的监测效率和保护效果;依托遥感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国家公园内森林、草地、湿地等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的长时序、高精度监测,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为评估国家公园环境质量变化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在巡护中使用无人机,可以在巡护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发挥重要作用,大大提高巡护效率。例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探索建立一体化监测系统,通过无线红外相机等野外监测终端,识别和监测野生动物,实时传输相关数据,有效提升了生态保护效率,同时为预防人兽冲突提供了预警信息。
科技赋能国家公园公众服务。坚持全民公益性,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理念。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基础上,国家公园坚持全民共享,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新技术的应用为这一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强大支撑。比如,国家公园中的智慧导览系统为访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路线推荐和信息查询服务,让访客更好了解国家公园的文化和特色。又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打破时空限制,让广大群众在云端就能探索、畅游国家公园,身临其境地体验自然景观,获取自然保护的相关知识,提升体验感和参与感。借助科学技术,有助于让国家公园所承载的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促进人们共建生态文明。
科技赋能国家公园智慧管理。智慧管理平台的建设是科技赋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体现。通过构建智慧管理平台,能实现对国家公园内各类资源的科学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整合各类监测数据、管理信息和访客反馈情况等,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全面数据支撑。例如,武夷山国家公园建成智慧管理中心,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构建了包括资源监控、巡逻执法、科普教育在内的多个子系统,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提升管理效能、巡护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国家公园管理打造了一个“智慧大脑”。
从国家公园到更广泛的国土生态空间,科技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同样具有巨大潜力。例如,通过气候模型模拟,可以预测气候变化对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具体影响,识别珍稀濒危物种的气候避难所,为国家公园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物种空间分布的建模中,进一步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此外,还可以基于图像识别、声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物种自动识别,提高生态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如今,我国已出台《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在未来国家公园建设中,必须牢牢把握科技优势、加强科技攻关,深化数字赋能、拓展数字应用,为推动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在政策支持方面,相关部门应适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和推广。在创新驱动方面,以解决国家公园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为导向,与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合作,系统加强针对国家公园保护、修复、规划、监测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突破单一学科专业的局限性,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公园科技人才队伍。
(作者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