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3年,融资1.5亿元,这是北京迈格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格松生物)的融资“成绩单”。
迈格松生物是一家由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孵化的企业,近年来凭借独特的科技成果和坚定的产业化决心,在业界崭露头角。值得一提的是,迈格松生物在第七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生物医药赛道比拼中荣获了第一名。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启动仪式上,冉雷莉分享了团队此前参赛并获奖的经历。
而迈格松生物的起点,始于一个我国原创的科研方向——“迁移体”。
细胞中的“快递小哥”
日前,迈格松生物总经理冉雷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介绍,“迁移体”是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教授俞立在2014年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新型细胞器,在细胞间信号传递、物质运输以及细胞清理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针对天然迁移体的生物学特性,俞立团队开发了工程化迁移体(eMig)递送系统,旨在解决当前药物递送系统普遍关注的一些痛点问题。
冉雷莉介绍,迁移体是一个直径约2微米的囊泡,外观类似小灯泡,外层挂有多种蛋白质信号,内部则包含蛋白质、核酸及多种生物学信号,是细胞在迁移过程中留下的“足迹”。
当细胞移动时,迁移体会在后面留下一串弹性纤维——收缩丝,而在这些收缩丝的顶端或交叉处,就会生长出迁移体。冉雷莉打了个比方:“这些迁移体就像是细胞中的‘快递小哥’,负责将各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和物质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研究发现,迁移体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当细胞内的线粒体受到轻度应激损伤时,这些受损的线粒体会被转运到迁移体中,然后被运送到细胞外,这个过程被称为线粒体胞吐。这是细胞对线粒体的一种质量控制过程,有助于清理受损的线粒体,保持细胞的健康状态。
“迁移体作为细胞中的‘快递小哥’,其精准的靶向递送能力有望在癌症免疫疗法、新型疫苗开发及慢性炎症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冉雷莉解释道,在正常状态下,人体内存在大量这样的迁移体。目前,迈格松生物正在科研领域开发试剂盒,旨在从体内提取这些迁移体并进行详细分析。由于人体在生病时,迁移体内部成分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分析迁移体,研究人员可以了解疾病状态或疾病进展阶段。不过,这项技术仍处于科研阶段,尚未应用于临床。
另外,迁移体在药物递送领域也展现出巨大潜力。冉雷莉介绍,由于迁移体内部可以装载天然信号或药物,因此其可以实现更精准的药物递送。
“例如,在伤口发炎时,我们可以利用迁移体将抗炎药物直接递送到炎症部位;在肿瘤治疗中,则可以将抗肿瘤药物精准递送到肿瘤及其转移位点,从而提高疗效并降低副作用。”冉雷莉说。
主动争取“曝光度”
经过10余年的基础研究,俞立团队发现了迁移体在肿瘤治疗、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于是,俞立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并召集起一个拥有产业实践、学术经验的初始团队,希望将这一发现转化为造福人类的实际应用。冉雷莉就是其中一员。
创业前期,团队面临许多困难。迁移体作为一个全新领域,没有任何成熟的技术平台可以借鉴。团队成员只能从头开始,一步步从搭建产线、纯化、质控等各个环节做起。“创业团队成员彼此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初步建立了工程化迁移体的研发平台。”冉雷莉说。
2022年,迈格松生物正式成立。幸运的是,公司得到了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认可。创业团队积极与投资人沟通,得到了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技术转移研究院、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生命科学院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冉雷莉透露,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近1.5亿元的资金支持,包括政府资助和市场化融资,这些资金为公司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迈格松生物多次参加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主动争取“曝光度”。
“通过比赛,有不少投资人主动联系我们,增加了公司与投资机构的交流和接触的机会。”冉雷莉说。
据悉,迈格松生物已开发了工程化迁移体的高效生产技术,初步完成工程化迁移体的高效生产质控方法开发,基本完成小分子、核酸载药技术开发,并建立了肿瘤免疫研究平台。同时,迁移体项目受到大型药企青睐,已与罗氏制药中国加速器达成合作,共同探索迁移体的潜在应用。
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迈格松生物的未来,冉雷莉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她表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精准医疗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而迈格松生物所研发的迁移体试剂盒和药物递送系统,正是精准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冉雷莉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药物的研发周期通常需要5至10年,目前我们尚未推出药物型产品,但我们已开发出一款科研试剂盒,专为支持医院和高校的科学研究而设计。”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将迁移体应用于更多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冉雷莉说道,“比如,通过抽血检测迁移体中的生物信息,我们可以提前预测肿瘤的复发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有了资金的支持,迈格松生物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公司不仅扩大了研发团队和生产规模,还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
冉雷莉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期待尽快将工程化迁移体这一原创生物学技术转化为造福患者的实际应用,也希望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将科研成果更快地推向市场,为更多的患者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帮助,共同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发展。”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