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党委宣传部:把互联网最大变量变成强化理论学习的最大增量

党委宣传部

一、背景情况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今时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影响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社会交际方式和日常工作方式,其信息来源多样化、网络社区圈层化、信息内容碎片化、传播目的娱乐化等特征对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带来严峻挑战,但同时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也拓展了新形势下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途径,丰富了理论学习手段,为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因时而进用好信息技术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镇,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师生对新媒体接触早、使用广、黏性大,“90后”“00后”等青年师生更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原住民”,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理论武装无法回避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赋能高校理论学习,是高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擦亮马克思主义“最鲜亮底色”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要求。

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党委高度重视加强干部、党员和师生员工的理论武装,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健全理论学习工作体系,强化理论学习资源供给,制定实施理论学习工作行动计划和新媒体工作行动计划,充分利用新媒体理论传播及时化、形象化、大众化等优势,持续推出感染力传播力强的融媒体产品,讲好蕴含在党的创新理论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不断提升政治理论学习质量和效果。

二、主要做法

(一)打造融合式、不断线的全时学习平台

坚持“理论学习一刻不能放松”理念,充分利用荷塘雨课堂等在线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各类理论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开展读书班活动,举办5场全校性集中辅导报告,组织全校师生“同题共学”,提供线上回放进行重温或补学,营造“全面系统学思想”的浓厚氛围。在干部、党员、党支书和支委等各类培训中,广泛采用“主会场+分会场+线上互动”的融合培训形式,切实提高理论学习实效性。打造“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党建慕课”平台,收录30余门政治理论学习相关课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坚持每1至2周举办一场理论宣讲“唯真讲坛”,及时回应师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保证理论学习“不断线”,现已成为学校的品牌学习活动。增强学习资料的针对性、时效性,围绕重要主题编发《学习参考资料》,至今已累计编发344期;坚持每2周推出一期《学习参考资料·第一议题》,及时跟进汇编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论述;针对重点学习主题,不定期推出宣讲演示文档、文稿、视频等模板式资源,并通过网络平台发给基层党组织,满足各单位的理论学习需求。建设“我在清华听讲座”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唯真讲坛”“荷声讲坛”“求索论坛”“时事大讲堂”等资源,让师生“一站式”获取各类讲座信息。

(二)建设高时效、立体化的理论传播矩阵

根据形势变化和师生需要,有序改版升级党建网、微党建等重要理论学习宣传平台,配合重大学习教育任务、专项活动等建设专题网站或页面专栏,第一时间推送重要新闻报道,及时更新学习资源。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矩阵作用,在清华新闻网、“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校报《新清华》等平台开设主题教育专题专栏,采用短视频、图解、海报等形式推出一批接地气、易共情的融媒体作品,让浓厚的氛围扩散到校园各个角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英文清华新闻网、校报《新清华》等开设专题专版,推出系列新闻报道、解读文章、短视频等多元化特色内容。作为教育部首批网络文化建设试点高校,成立专门的网络文化办公室,推进理论学习与网络思政工作、网络文化建设等紧密结合,举办校园网络文化节,完善线上新媒体矩阵和线下新媒体联盟,形成“大合唱”机制和格局。建设一批突出思想性理论性的新媒体账号,建好用好学习强国号等平台,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开设理论学习相关账号,建设“学堂路上”“藤影荷声”“清马来了”等特色公众号,4个新媒体账号入选“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

(三)创新互动性、体验性的多样学习形式

在学文件、听报告等学习方式基础上,引入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理念新举措,以学习形式创新促进学习质量提升。坚持每年举办“传承清华文化,寻访红色印记”系列主题教育展览与现场宣讲活动,通过虚拟展示、云直播等多种形式提升校史党史学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挖掘利用校园红色文化,开发上线“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校史党史资源特色库”,建设清华英烈碑、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等19个校内红色宣讲站,拓展理论学习“微空间”,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组织开展实地宣讲,制作红色宣讲站全景视频,实现随时随地扫码听讲,提供沉浸式学习新体验,打造更具“青年感”的宣讲模式。依托“藤影荷声”微信公众号创立“清华思客”品牌,以“让世界聆听清华思想者的声音”为宗旨,构建以专家学者为核心的主流思想舆论创作和交流空间,聚焦国家重大政策、学科前沿等、时事热点等问题,建设“新知·新思·新文化”的传播平台。

(四)制作有特色、有深度的融媒学习资源

积极策划制作微党课、微视频、微慕课等生动鲜活的理论学习资源,提高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博士生讲师团发挥“朋辈宣讲轻骑兵”作用,推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文化传承发展”等专题课程,面向校内外线上线下开展理论宣讲,用青年语言讲好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表述新概括新论断。依托“这十年·青年讲”全国高校宣讲联赛形成324门网络精品课程,涵盖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等方面。发起“千马廿行”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联学联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325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与。把握建党百年、110周年校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契机,线上线下结合推出“大思政课”,策划制作短视频等资源,让师生在“我与党”“我与国”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接受教育。推出“青年马克思”系列、“清华学子讲党史”百集微慕课,引导青年师生生动讲述“四史”,形成以讲促学、讲学互动的良好氛围。围绕“党在清华园”主题,挖掘身边人、身边事,制作系列微纪录片,展现清华党组织历史和优良传统。每年在教育部指导下推出示范微党课,并策划创作出《第一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蒋南翔》等高质量作品。

(五)健全信息化、协同化的管理服务体系

每年制定《理论学习要点》并明确学习要求,把政治理论学习纳入学校重要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正式上线运行理论学习台账管理系统,推进落实教职工理论学习全覆盖要求,并将非党员教职工纳入统一管理。利用在线系统规范管理二级单位理论学习,每年及时制定学习计划、更新学习记录、报送学习成果、提交学习总结,把理论学习作为干部、党员、教职工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依托党建联系指导组,每年全覆盖开展二级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听旁听。结合共青云线上系统建立理论学习台账,实现青年团员理论学习全覆盖。明确理论学习专项经费支持保障机制,将理论学习、教育培训工作经费列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必要时可从党费中专项支持,重点保障理论学习活动开展和学习平台、资源、队伍等建设。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把握新形势、新规律、新问题开展理论学习

社会变革进程持续加快,师生思想更趋多元,开展理论学习决不能因循守旧。要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论述进行宣传阐释,聚焦复杂理论议题、重大时代课题、现实矛盾问题进行解读,通过更加有效的组织方式开展学习,推出更有吸引力的学习资源,在促进师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上不断出新招、出实招。要着力提高理论宣传内容质量,围绕师生思想困惑推出更多精品佳作,力求主题“醒目”、内容“解渴”、学习“尽兴”。

(二)坚持精准施策,面向不同群体采取系统性、针对性的措施

高校开展理论学习,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既要强调理论学习的共性要求,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形势政策和大政方针;也要针对干部、党员、教师、职工、学生、离退休人员等不同群体,分别制定学习指南或计划方案,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要充分运用新媒体矩阵,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推送不同选题、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融媒体作品,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达到“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的目的。

(三)坚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平台创新理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各类新媒体平台仍在层出不穷。高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理论学习,必须跟上技术和平台创新的新步伐、新动态,不断开拓新的平台阵地,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方法,努力把“天下事”讲成“身边事”,把“大道理”化成“小故事”,把“乏味课”变成“精品课”,让理论宣传“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让师生愿意看、喜欢听、看得懂、听得进。

(四)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实现以高质量理论学习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更能彰显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的真理性和生命力。高校要把研究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真问题、大难题作为理论学习的落脚点,推出更多带有研究式、探索式、启发式特点的宣传阐释作品,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水平,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量和有力理论支撑。

(执笔人:李海明、任怀艺)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

2023年08月28日 15:43:22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