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学院
一、背景情况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时在美术学院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加快艺术与科学技术相融合的创新发展,既符合艺术与设计学科与时俱进的内在规律,也源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强烈需求,是美术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抓手,也是在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
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成为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美术学院。依托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综合学科平台和强大的理工科优势,美术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跨学科交流发展驶入快车道,并明确了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办学特色和学术旗帜。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和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共同倡导“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于2001年发起成立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第一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开始着力培养“完全新型的艺术科学家和科学艺术家”。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艺科融合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突出了面向未来的复合型高层次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2022年,教育部发布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在新增的“交叉学科”门类下设“设计学”一级学科,可授工学或艺术学学位。随着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创意设计、融媒传播等新兴技术和业态的迅速发展,以“设计+”理念推动多维度的学科交叉与跨界整合,探索“新设计”范式下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目标路径势在必行。
近年来,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美术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服务民生这一主线,大力构建艺科融合新生态,加强统筹谋划和重点攻关,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持续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成果和经验。“基于新文科建设理念的交叉整合设计学改革研究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获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在国内外众多权威展览或竞赛中摘得大奖。
二、主要做法
(一)持续健全“一体两翼”办学格局
在持续加强学院本部学科建设的同时,重点推进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和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米兰艺术设计学院建设,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学科研为重点、成果转化为动力、国际合作为突破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三院一体”有机体系。
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青岛院”)作为依托美院建设的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派出院,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2022年一期工程完成验收并开始试运营,包括以7座工坊为代表的融合研究创新区和成果展示区、交流区、转化区等。青岛院对照《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2030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发挥学校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优势和山东省区位及产业优势,瞄准未来出行、生活、时尚、健康、学习、文化可持续发展等领域,通过艺科融合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创业服务、艺术与文化交流传播等校地合作,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成果孵化和经济社会服务基地。
在中意两国元首共同见证合作协议签署的基础上,2018年4月,“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暨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米兰艺术设计学院(以下简称“米兰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在欧洲设立的首个教育科研基地,标志着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全球战略在欧洲迈出重要一步。米兰院作为以艺术设计为驱动的创新教育、创新研究、创新展示的综合国际平台,通过开展双学位硕士项目、博士联合培养、高端培训等,有效连接中意两国的设计创新资源,成为清华在欧洲开展国际交流的“桥头堡”和师生海外实习实践基地、创作基地和展示基地。2023年4月,在意大利米兰设计周期间举办了“为文化多样性而设计:中国范式探索”展览和“2023中欧设计创新论坛”。目前,清华美院已与各大洲60余所国际知名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各种学术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深入。
(二)培养复合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积极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和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以“新文科建设语境下的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为主题,举办首届全国艺术设计高等院校联席会议。承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会议、教育部高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连续举办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汇聚来自英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国的专家学者共议设计教育的挑战与未来。
2022年,整合全院资源成立新的基础教学团队,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通专融合”的原则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改革。打通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三个学科的20多个专业,对大一年级学生混合分班,统一讲授“创意思维”“造型基础”“综合素养”三大板块的课程。大二以各系为主体实现“小通识”,高年级强化专业性的综合实践,推动艺术与科学、设计与美术、创作与理论的交叉融合。同步联动教育界、学术界、产业界,探索“教学-研创-应用”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提倡“真刀真枪做设计”。
为适应国家战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跃升的需要,2016年起,美术学院与机械系、自动化系联合在新雅书院设立“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CDIE)”前沿交叉专业,以“新工科+新设计”为核心,促进机械工程、计算机、自动化、产品设计、信息艺术设计等学科的交叉融通,立足高质量通识教育培养既有扎实的工程基础和设计功底,又有专业审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产品设计软件与硬件一体化。2022年6月,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美术学院通过多种方式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与计算机系、新闻学院联合推出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硕士项目,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和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联合开展全球创新设计硕士项目,与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全球创新学院、华盛顿大学联合设立“智慧互联”双硕士学位项目等,力争在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时代培养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结构的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艺术设计创新人才。
(三)主动开展文科领域的有组织科研
重视搭建“艺科融合”科研平台,为有组织科研夯实基础。充分发挥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等十余家校级科研机构作用,协同建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未来实验室,成立旨在探寻未来人文和技术应用新形态的清华清尚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成立国际奥委会首个以艺术研究为主要方向的研究和教育机构——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奥林匹克艺术研究中心,成立“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运动时尚联合研究中心”等。作为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首个文科部级重点实验室,“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组织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年度成果展、年画日新创作营等多项活动。围绕品牌授权设计、出行体验设计、可持续时尚设计、纪念性公共艺术、乡村振兴生态链等新兴热点,合作成立一批院级科研机构。倾力打造“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 “唯物思维”当代材料艺术交流展等高端学术品牌,不断扩大全球影响力。《装饰》杂志与美国麻省理工合作,启动英文特刊编辑工作。
整体科研工作从“项目导向”转向“问题导向”,完善引导激励机制。对近五年学院全部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跟踪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凝练重点科研方向或选题,不断探索创新资源组织方式,逐渐形成具有设计学科特色的有组织科研模式。辩证把握前瞻世界、服务本土、关照现实的关系,领衔承担设计学领域首个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国风格文化创意智能产品设计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的“高融合、高附加值、高品质”设计潜力,将中国范式的设计探索推向世界舞台,被评价为“见证了中国传统造物的崭新内涵”。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重大题材展示设计研究”、国社科规划办特别委托项目“国家仪式设计美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重点项目“面向公共卫生危机的‘健康设计’理论研究和创新方法体系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智能家居的多模态自然人机交互理论与方法研究”、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异形复杂场景沉浸式交互展厅系统研发”,并与中国音乐学院合作建设中国乐器声音数据库。
(四) 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需求中增强核心能力
面向新时代,在服务党和国家方面奋发作为,高质量完成国庆70周年庆典天安门广场景观设计及游行彩车设计、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重要设计和创作、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任务。
马赛教授担任国庆70周年庆祝大会服务保障和群众游行指挥部广场专家组组长,学院第一时间成立设计团队,工业设计系、视觉传达系、雕塑系、工艺美术系、染织服装系等50余名师生参与。创设“红飘带——接力中国梦”主题景观雕塑,由两条长约200米、高16米、建筑幕墙约13000平方米的大型“红飘带”对称环抱组成,内外侧分别呈现着山水长卷和56个民族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成为天安门广场最亮丽的风景。该景观体量巨大、搭建难度很高,包括土木工程系、建筑设计院、公共安全研究院等单位在内,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综合学科的优势和深厚的工程研究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充分体现了艺术魅力与科技实力的相辅相生。国庆当天,在游行队伍中引人注目的礼宾车以及11辆主题彩车,也均为清华美院团队设计。
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积极参建党史展览馆。多个团队分别承担建筑装饰、标志、门票、请柬等设计,领衔创作广场群雕《伟业》、序厅大型漆壁画《长城颂》、壁画《长江三峡》和《黄河壶口瀑布》《小康宝鼎》等主题作品,承担第三部分《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布展的设计工作,获得多项“建筑应用创新大奖”。完成“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的展示设计,党内最高荣誉奖章“七一勋章”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设计任务。牵头完成中国国家版本馆文化长廊的设计和序厅壁画《山河揽胜》创作,以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纪念邮票和国家移民管理机构戍守边疆纪念章设计等。
融合艺术与科学,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冬奥会首钢赛区数字化生态创意设计研究与示范”项目,以“银丝带”上闪耀“大雪花”的创意设计冬奥会三大赛区火炬台,完成冬奥城市景观设计和标志性景观建筑“海陀塔”设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作花样滑冰表演赛的光影表演,制作开闭幕式的背景视频,针对京张高铁的“冬奥专列”进行了站内体验的设计优化,完成冬奥会国家体育馆、古杨树场馆群、五棵松场馆等形象景观设计任务。
(五) 以高质量设计提升社会民生品质
从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出发,在服务乡村振兴、非遗保护传承等方面推动“艺科融合”实践落地生根。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与文旅部资源司和内蒙古文旅厅合作,在阿尔山市西口村举办大地艺术节,推动“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行动”落地,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抖音集团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乡村振兴农文旅创新行动”计划,主持编写地方《乡村建设美学导则》,荣获“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生态设计研究所团队历经多年研发农村家用“蹲坐一体式无水便器及旱厕系统”,获得DIA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佳作奖、GOOD DESIGN AWARD优秀设计奖等。
深入开展中外物质文化史研究,探索新时代非遗保护和活化新模式,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修复专业人才,搭建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自2015年启动非遗研培计划,已完成17期、覆盖350余人。与BMW联合成立非遗保护创新基地,推动传统文化的当代性转化,与中国科技馆、宝马中国联合主办“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创新发展论坛暨“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承担“再造国门”(首都机场航站楼)等场景设计、“启航202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视觉策划与设计,绘制的“新时代千里江山图”在“中国梦·劳动美——2023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中精彩亮相。
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大美育”,将美育融入全民素质提升、城乡环境建设和产品智造之中。编辑出版《向美而行——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美育之路》,举办“美育好课”论坛、“美育人生”国际学术报告会,组织多种形式的“与美同行”系列实践活动,开展“向美而行——清华美育通识教育研究”等课题,切实践行“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三、经验启示
(一)真学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时在美术学院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办学治院的首要政治任务和根本遵循,结合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完善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理论学习全覆盖机制、设立学院二级党校、立项实施“攀峰工程”等措施,组织全院干部、党员和广大师生持续学、深入学,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强化“旗帜”“标杆”意识。科学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及时总结交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论述精神的阶段性成果和经验。利用制定规划计划、巡视整改等契机,列出重点任务台账,学院党政班子成员主动认领、分工落实,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和久久为功的务实成效。
(二)统筹抓好前瞻性谋篇布局和体系机制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重要部署,专题研讨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全球战略等2030中长期战略规划和人才强校核心战略等,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意见或方案,并融入学院“十四五”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中。二是针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前瞻谋划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未来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体系,围绕国内外相关院校专业发展现状和对比分析、突出艺科融合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以及中国艺术设计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等主题组织开展调研,举办“设计+:智能时代的交叉与融合”等研讨会或联学活动,邀请学界业界专家、学校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负责人共话学科创新发展。三是着力提升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积极应对复杂情况和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持续健全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优化流程机制,如成立学院美育工作小组、校园艺术工作小组以更好地整合资源落实学校《美育实施方案》和“五育并举”育人要求。
(三)集中力量以点带面破局拓新
针对“新设计”要新什么、如何新等根本问题,既要开阔视野思路、不拘一格,更要善抓主要矛盾,从牵一发动全身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入手,瞄准重点、发力难点、打通堵点,纲举目张地带动整改工作整体推进、乘势而上。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对标“出经验、出示范”要求,通过充分的调研讨论凝聚深化教改的共识,以在大一年级施行统一的通用基础教学为切入点,推动本科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引导各系完成降学分、提质量的“通专融合”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并在学院层面围绕“艺科融合”和“学科交叉”进行系统性的优化整合。在加强智能时代的多维度学科交叉方面,有效激发“一体两翼”办学格局的联动活力,与相关院系和合作伙伴协同推动艺术与科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凝练方向、组建团队、拓展资源、创新机制开展有组织科研,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服务民生的能力水平。
(执笔人:覃川、马赛、梁开)